恐襲定義多 旅遊保險保不保?

社會

發布時間: 2016/07/20 00:06

最後更新: 2016/07/20 00:06

分享:

分享:

外遊買旅遊保險是好的習慣,自911恐怖襲擊以來,恐襲成為旅遊保險的「關注項目」,然而即使保險包括恐襲,亦有大堆條款限制,「不保項目」才是重點所在,業界分析認為,傳統意外、醫療保險對旅遊意外保障最大。

國際專業保險諮詢協會會長羅少雄指,近年恐襲愈來愈常見,相關保險產品亦應運而生,但保險公司條款普遍「謹慎」,主要因為風險高,保險公司同樣要保障自己,所以往往設下不同條文。

他指出,最普遍是恐襲受保,但不包括生物及化學式恐襲,而且即使賠償亦要多番證明,而且是否「恐襲」往往視乎當地政府決定,即使有組織「認頭」恐襲,亦要留待官方公布,往往時間冗長。

如此一來,有旅保亦未必有保障,羅少雄建議最好買平安保、醫療及意外保險,因賠償方法不是考慮投保者如何受傷,而是傷患或意外性質已可獲賠償。

保險界立法會議員陳健波亦有類似看法,他指德國火車襲擊事件的目的為殺人,且單獨行事,相信為個別事件,不屬恐襲;但若德國當地政府將事件定性為恐襲,將增添索償的困難度。但陳相信,保險公司會以寬鬆及理解的態度處理事件。

陳健波指,現時國際間沒有就「恐怖襲擊」作出定義,但保險公司會自行定義「恐襲」。一般而言,恐襲是指由一個組織所籌劃,以反政府為目的之行動。現時大部分旅遊保險都涵蓋恐襲,個別會列明涉及生化或核子的恐襲屬不受保範圍,市民出發前應購買適合自己所需的保險。

保險公司蘇黎世解釋,其旅遊保險計劃的「恐怖活動」定義,包括任何人或團體為達到政治、宗教、思想或同類目的作出的行動、策劃或威脅活動,包括意圖影響任何國家法律上或實際上的政府或其政治部門,及/或威脅任何國家的公眾或部分公眾,不論是獨自行動又或代表或聯同任何組織或法律上或實際上的政府亦然。不過,若涉及核破壞、戰爭、政變等事故,則列作不保事項。若已有恐怖組織承認發動事件,亦會歸納該事件為「恐怖活動」。

撰文 : 杜潔心 經濟日報記者
章淑廉 經濟日報記者